total.

K:

女儿,我不需要你来实现我的梦想

借着剩余的25%电量,在凌晨两点钟半开始,我看能否写出我对一个月前看过的,大热的这部电影的看法。如果写好,则面世,写不好,我权当在被窝里放了个屁。

除了对电影部分特写和情景塑造的认可之外,我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是不认可,甚至于可以用偏见来形容。

偏见主要来自于我实在无法接受剧中渗透的两个方面的价值观,一个是教育的价值观,另一个是体育的价值观。

首先来说教育,就从全世界的来看,所有的国家都在反思教育,即便教育发达的欧美,无时不刻的反思自己所施加的教育对人本身的影响是否是正面的。在几乎所有文明世界的教育理论都朝着尊重个体差异以及尊重个体的选择的趋势去发展的时候。而这部电影却公然卖弄【包办式教育】的成功!

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拿他女儿最终在摔跤领域的成功,掩盖了他这种包办式教育的龌龊。电影为了把看客引到摔跤是两个女孩子看起来还不错的选择的这个角度,引出另一个悲惨童养媳女孩子的遭遇,也在此,完成主题的转变。电影导演,剧组为了迎合爸爸对女儿是好的这一主题,又不想把包办式教育太凸显,也是煞费苦心!当然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他们自己本身也无法认同包办式教育。

在印度女童悲惨遭遇的背后,看客很少会想象这两个女童有更美好的可能!事实上,电影里也有反应,她们也会上学,她们可能以后是知识女性,用自己的知识影响下一代。但是,如果包办式教育在落后国家得到彰显,恐怕有更多的孩子走上了被包办的道路。包办她们摔跤,和包办她们婚嫁,有何不同呢?

其次关于体育。这里面有两个巨大的问题,是和现代体育精神是相悖的。一个就是【举国体制搞金牌体育】。另一个是运动员的挖掘和培养要依托市场,联赛和俱乐部,体育局应当尽到对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

其实这两个方面,不论哪一个,都是大议题。就拿举国体制搞金牌式体育来说,这种东西,很难真正和体育精神的本源对接。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对他人的鼓舞,让更多的人投入该项运动,以增强体质。而举国体制搞体育,花大把钱在培养个别运动员身上,会造成对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投入不够的问题,基础设施不够,最广大的群体,无法通过这种体育体制受益!这种体育,受益的是少数人,多数人依然弱,依然没有设备没有场地玩这个运动。另外,在挖掘培养运动员这块儿,欧美各大联赛其实已经做出了正确的的模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欧冠,看看西甲,西甲,英超,也可以看看NBA或者NFL。

总之,这部电影,在印度火了,我能理解。
但是在中国火了,我有点担心你们的未来的孩子!仅此而已!

如果我以后生个孩子,我不会让他去实现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只有可能让我去实现,他应该有他自己的梦想,那个让他充实度过一生的梦想!

评论

热度(37)